媒體中心
- 首頁
- 公司新聞
盛夏時分,位于南京江北新區的南鋼園區內,一群群的鳥兒不時掠過,愜意地在周遭的樹枝上覓食嬉戲;“幸福路”旁的綠地廣場上,三條升騰而起的彩色曲線造型主題雕塑矗立在大樓前,市民徜徉其中,不時拿起手機拍照打卡,儼然將這里當成了城市“后花園”;行走在寬闊的道路上,廠房掩映在綠樹叢林中,目之所及皆是碧翠的綠意,“三步一景、五步一畫”的場景隨處可見,一幅生產、生活、生態交相輝映的畫卷鋪展開來......這里既是工廠,也是國家3A級旅游景區,“硬核工業”與“詩和遠方”,在這里相得益彰。
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,今年我國主題為“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”。南鋼積極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,樹牢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理念,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政治責任,堅定走好生態優先、綠色發展之路,當好生態文明建設“優等生”和“兩山”轉化的“先行者”,走出了一條具有南鋼特色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實踐道路。
生態優先
“花園工廠”綠意濃
在南鋼園區內,近40000平方米的九龍湖煙波浩渺;沿湖一側,岸邊綠草如茵,水鳥滑行而過,時有游魚躍出水面。南鋼“同心園”里,三只建園時便落戶于此的藍孔雀閑適地或踱步、或“冥想”,旁邊的幾只小孔雀正在低頭覓食。藍孔雀對環境變化極其敏感,粉塵、異味情形下生存困難?,F在,它們不僅在南鋼廠區生活得很好,還孵化出了“鋼二代”。
“十三五”以來,南鋼投入超120億元用于環境提升和綠色發展。實施環保治理和節能改造項目100余項,達到超低排放標準,實現了“礦進棚、料進倉”,做到了“用礦不見礦”“用煤不見煤”“運料不見料”“出鐵不見鐵”“綠葉不見塵”,構建了全流程、全業務覆蓋的低碳生態,做全球綠色鋼鐵的先行者。
南鋼作為生產高技術含量、高質量要求的特殊鋼產品為主的行業標桿企業,在加大環保投入的同時,十分重視環保項目的工程質量。在環保改造中取得了多項技術創新和突破,環境治理成果獲得了國家生態環境部大氣司的認可。
有組織超低排放方面,南鋼采用最先進的“三干技術”:“干法除塵”“干法脫硫”“干熄焦”,徹底消除濕法工藝產生的“白色煙羽”對環境的影響。南鋼在考察歐洲鋼廠后將煉鐵和煉鋼工序的“煤氣濕法除塵器”全部改為“干法除塵器”。將燒結機、球團原有的“濕法脫硫”全部改為干法脫硫裝置,對環境更加友好。
無組織超低排放改造方面,南鋼投資12億元,將鐵礦石、鐵礦粉堆場進行全封閉改造,建成了總面積達9萬平方米的三個原料大棚,可以儲存80萬噸鐵礦。既可以減少大風天氣的揚塵,又可以減少物料的損耗。同時,還實現了原料場的智慧化、無人操作。投資3.9億元建設了20個“煤筒倉”,可以儲存煤炭20萬噸,替代原有的防塵網儲煤場。投資4.5億元新建焦炭倉,可以儲存焦炭12萬噸。項目投用后完全解決了煤堆場和焦炭堆場無組織排放問題。對未封閉廠房、散料堆場、皮帶通廊進行封閉改造。對所有散狀物料堆放區域進行全封閉改造。
構建智慧環保監控平臺。各生產線安裝了CEMS、TSP、TVOC、VDM、空氣微站、視頻等監控設備,可以采集生產現場環保信號2097個,做到橫向到邊、縱向到底開展環保24小時全方位動態監控,實現了一屏看全廠、一鍵知指標、一網管環保。從有組織排放、到無組織排放全流程進行環保預警管控。
作為國家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單位,南鋼堅持推進數字化、綠色化技術創新、協同發展,率先應用亞臨界發電技術于鋼廠煤氣發電機組。先后獲評工信部“綠色工廠”“能效領跑者”“綠色設計產品”,中鋼協“清潔生產環境友好型企業”,江蘇省綠色發展領軍企業,連續上榜“綠色發展標桿企業”,榮獲“最美綠色鋼城”稱號。
“雙主業”賦能
“ 碳”索綠色未來
2023年5月25日,裝機容量41MW/123MWh的儲能項目在南鋼開工建設。這是國內目前已開工的客戶側儲能項目中單體容量最大的,也是全國采用先進組串式儲能系統的最大工商業儲能項目,標志著南鋼在低碳制造領域的再一次突破和提升。
“雙碳”是系統性長期工程。近年來,南鋼加快產業向綠色低碳和數字智慧方向的主動轉型,努力構建“鋼鐵+新產業”雙主業相互賦能的生態系統;突出“綠色、智慧、人文、高科技”的高質量發展新特征,聚焦主賽道、布局新賽道,向著世界頭部企業的高科技產業集團目標加速邁進。
南鋼堅持綠色低碳和“雙主業”發展兩大主題,打造創新驅動、數智化轉型、新產業裂變3條高乘長曲線,嫁接全球資源,高標準建成“1+N”產業生態。南鋼新產業投資集團的能源環保等綠色產業不斷發展壯大,逐步成為支柱產業,在管資產超百億元,參控股企業5家,重點涵蓋水廢、固廢、氣廢處理業務,已具備區域環境治理綜合解決方案的能力。
推進“雙碳”領域布局。內部結合鋼鐵主業碳排放對能源結構調整需求,關注氫冶金、低碳冶金、濕熱回收等降低鋼鐵碳消耗的技術,外部重點推進光伏、風能類資產以及氫能、新能源電池、儲能和碳捕捉等技術的投資機會。
成立產業發展研究院,統籌南鋼各業務單元專業研究力量,以此為內核向外鏈接行業高校、智庫、商協會、專家團隊等智庫資源。建立健全低碳發展體制機制,在國家“雙碳”政策的指引下,重點開展低碳清潔技術的研究與開發,實現企業碳資產的全方位管理,加速推進“雙碳”發展,以保障碳減排工作的順利實施。
此外,南鋼積極對接全球優勢創新資源。以南鋼英國研究院、日本研究院為基點,積極探索與國際知名碳中和產業鏈相關企業、研發機構等開展跨國合作,吸取國外的減碳經驗,充分發揮多方協同管理、政產學研用金充分結合等優勢,聯合開展關鍵突破性低碳技術的研究,建設聯合試點示范工程,提高自身減碳能力和水平。
南鋼“基于綠色低碳發展的智慧能源體系建設”獲得第二十屆冶金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一等獎,作為唯一鋼企入選江蘇省首批“雙碳”科創專項。2022年,南鋼上榜江蘇省綠色發展領軍企業,入選江蘇省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典型案例。
綠色“智”造
賦能行業產業轉型升級
綠色制造、環境友好。企業在城市能夠實現發展,才是存在的意義。在此方面, 南鋼探索出了一條從綠色制造向綠色“智”造的轉型升級之路。
南鋼以“創建國際一流受尊重的企業智慧生命體”為企業愿景,建成了流程最完整、技術最先進的智慧運營中心。該中心整個鐵、鋼、材生產采用數字孿生技術,可以實現線上實時管控。操作工人和工程師可以通過遠程操控生產線和遠程設備運維,不僅安全省心,還極大提升了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,使鋼鐵行業由勞動密集型變為科技密集型。
智慧運營中心的建成是南鋼“智改數轉”的一個縮影。近年來,南鋼推進“一切業務數字化、一切數字業務化”,在數字技術諸多領域榮獲國家及省級榮譽70余項,成為國家級智能制造、工業互聯網、區塊鏈+制造試點示范企業,在工信部2022年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中入選全國首批“數字領航”企業。
南鋼利用智慧能源管理系統,開發了碳排放監控畫面,實現了對碳排放總量、碳排放強度、碳減排等板塊重要數據的實時監控,充分發揮能源數字化的積極作用。
在賦能產業鏈的同時構建自身生態圈資源。南鋼重點培育了金恒科技、鋼寶股份、鑫智鏈、鑫洋供應鏈等具有“獨角獸”屬性的高科技產業平臺。目前,南鋼已吸納14000多家企業客戶,賦能鋼鐵、礦山、環保、有色、食品等22個行業,引領相關行業數字化水平高質量提升。
和諧共生
實現產業與城市的“雙向奔赴”
產業是城市發展的基礎,城市是產業發展的載體。作為江蘇鋼鐵工業的搖籃、南京制造業的標桿,南鋼積極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,從環境融合、產業融合、能源融合、文化融合等方面協同發展,打造出“多位一體”的產城融合發展新格局,成為傳統重工業向綠色化、現代化、科技化轉型的代表,向綠色工廠、智慧工廠、美麗工廠、幸福工廠轉型的代表,南鋼努力成為“產城融合發展新典范”。
構建區域資源共享新體系。南鋼積極與南化公司對接,消化南化富余氧氣,實現區域節能降碳,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5萬噸。每年回用華能電廠冷卻退水1000萬噸以上,減少電廠退水對長江的熱污染,成為區域循環經濟的典范。利用自身的余熱資源向周邊學校、賓館等提供熱水資源,實現區域內能源綜合利用。引入華潤空壓氣,形成了華潤+軍民融合+自產氣最優組合供應模式,創新能源保供模式實現了區域能源供應高效協同,年使用量約6.4億立方米。
推動社區環境提檔升級。南鋼是江蘇省級特色小鎮——工業文明小鎮的創建單位之一,其發展定位是打造以工業文化為內核、以工業遺產為內容的“工業旅游+”主題文旅小鎮,為進一步助推工業文明小鎮創建發展,結合國家級鋼鐵企業旅游景區創建需求,傾力打造南鋼幸福街區。對廠前區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造升級,改建了智慧廣場、智慧運營中心、南鋼影劇院、南鋼食韻、綜合樓等原有建筑,助力改善南鋼職工及周邊居民的生活休閑環境,有力推動了大廠工業文明小鎮建設的提檔升級,極大提升了南鋼廠前區的品質、品位、品牌形象。
南鋼工業文化旅游區以“自然山水為搖籃、以綠色生態為脈絡、以鋼鐵文化為核心、以科技創新為動力”,設計了“紅色旅游、智慧旅游、鋼鐵工藝游”等六條主題參觀游覽線,先后投入超17億元打造了濱江生態濕地園、高爐下微馬跑道、南京鋼鐵博物館、南鋼黨建陳列館、霸王山紀念館等20多個具有時代特色和人文氣息的旅游景點。2022年,南鋼工業文化旅游區榮獲“全國工業旅游示范基地”“國家3A級旅游景區”,入選江蘇省黨史教育基地、“紅色地標企業”,南京市首批“紅色旅游基地”“黨史學習教育金基地”“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基地”“愛國主義教育基地”“南京市生態文明教育基地”,是南京市發改委“中小學暑期研學”唯一指定的企業單位。南鋼工業旅游區已成為城市靚麗的工業名片,為全國鋼鐵企業的旅游發展起到引領和示范作用。
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一場深刻的社會革命。南鋼將繼續秉持“創建國際一流受尊重的企業智慧生命體”的企業愿景,立志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高科技產業集團和世界頭部企業,以及綠色智慧、產城融合的發展典范和美好生活的幸福家園,成為鋼鐵行業轉型發展的引領者、世界級智能化工業脊梁,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更大力量。